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滑雪运动 > 正文

网友留言

类别:滑雪运动 日期:2018-7-23 22:12:12 人气: 来源:

  中国旅游报日前联合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周边8家滑雪场常用设备装备品牌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。8家滑雪场分别为军都山滑雪场、雪世界滑雪场、云佛山滑雪场、云居滑雪场、渔阳滑雪场、石京龙滑雪场、南山滑雪场和朝阳公元亚布洛尼滑雪场。

  目前拥有滑雪场近20家,主要分布在京郊。被调查的8家滑雪场,开业年限最长的为11年,最短的为6年,平均开业年限为7.6年。

  接受调查的大部分滑雪场的月份是从每年12月份到次年2月底或者3月初,也有个别滑雪场在每年11月份就开门迎客。从接待游客数量看,有一半滑雪场年接待人次为10万,其他滑雪场年接待人次大都在5万左右,只有一家雪场年接待量仅为1万人次。从游客量增长情况来看,2008年之前各雪场游客量年均增长率达到50%左右,而2009年各雪场游客量年增长率仅为5%至15%。究其原因,一是随着一批拥有高级滑道的滑雪场的出现,分流了一批游客,特别是一些滑雪发烧友;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公司年会等团体滑雪旅游活动有所减少。

  调查显示,被调查的8家滑雪场常用的滑雪设备装备大部分进口自国外,以奥地利、美国和的品牌居多(见图一、图二)。其中,8家滑雪场造雪机的数量从2台到18台不等,平均拥有量为12台,全部是来自国外的品牌,主要是美国的雪神;压雪机平均拥有量为1.5台,全部是进口的,主要品牌包括美国的雪神、法国的约克;索道拥有量在2条左右,以国外品牌为主,主要是的庞巴迪、法国的约克和奥地利的舒法格(sug),其中有两家滑雪场的魔毯是来自国内的厂家;雪地摩托车的平均拥有量为8台,除了一家滑雪场使用国内品牌外,其他7家滑雪场产品均进口自国外,主要是的庞巴迪、法国的约克和奥地利的舒法格(sug);其他滑雪设备主要是雪地自行车,都来自日本或者欧洲。

  至于选择这些品牌的原因,8家滑雪场各有侧重,有些是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,有些是从产品质量出发,也有部分滑雪场在产品价格上考虑较多。

  调查显示,接受调查的8家雪场滑雪装备大部分也都是外国品牌,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低(见图三、图四)。其中,滑雪板均采购自国外,平均拥有量约4000副,品牌主要有海德、阿托米克、诺迪卡、沃克、菲舍尔等。滑雪鞋均来自日本或者欧洲,平均拥有量为4000双,主要品牌有诺迪卡、菲舍尔等。滑雪服有一半来自国外,另一半来自国内,平均拥有量为1000套左右,价格约为100元,大部分是贴牌生产,国外品牌主要来自欧洲或者日本,主要有罗希尼、菲舍尔、所罗门等。滑雪杖也全部是国外品牌,与滑雪板基本配套,主要来自欧洲,品牌有菲舍尔、诺迪卡,平均拥有量与滑雪板相同。滑雪帽有的来自国外,也有部分是国内厂家生产,主要品牌有罗希尼、雷蒙等,平均拥有量与滑雪板相同。滑雪镜则大部分进口国外,主要品牌有斯瓦洛。滑雪手套则大部分由国内生产,但品牌知名度不高。另外,固定器和滑雪护具大都来自国外。

  从原因上看,滑雪场选择滑雪装备主要考虑产品耐用、防水和色彩,这主要是由滑雪运动的特性决定的。有些滑雪场比较在意当年流行的颜色和面料,这在近郊滑雪场表现得比较明显,也有一些滑雪场比较看重产品价格。调查发现,由于滑雪场的门票已经包含了滑雪装备的使用费用,因此大部分滑雪场不会单独出租滑雪装备。

  当被问及未来2年内是否会继续购进滑雪设备与装备时,大部分滑雪场持观望态度,表示主要视客流情况而定,另外,由于滑雪场近年来在设备和装备上已经投入较多,未来两年内很少会再次投入。只有滑雪服、滑雪帽等容易损坏的装备会比较保守地购进,而在品牌选择上也没有确定的计划。

  入冬几场降雪,让不少人找回了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的冬日味道。“滑雪去”成了寒冬里人们外出游玩的主题词。但与滑雪热潮愈刮愈烈相比,国内滑雪设备装备市场现状却让人乐观不起来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国内滑雪设备装备几乎全被国外品牌占领。

  据八达岭滑雪场曹经理介绍,八达岭雪场共有出租滑雪板1860副,其中意大利品牌诺迪卡(Nordica)1300副,奥地利品牌菲舍尔(Fischer)560副,没有一副为国产品牌。

  曹经理介绍,这些滑雪板都是2003年雪场开业时从国外进口的,当时的价格每副都在3000元左右。滑雪服1500套(包括儿童滑雪服300套)基本都是国产货。“虽这些滑雪服都没有牌子,我们直接向服装生产企业订做,印上我们滑雪场专属的标志。”曹经理说,生产这些滑雪服的厂家基本上都是普通羽绒服生产企业,成本较低,每套价格在100元左右。此外,滑雪场还有专业VIP套装100套,全部来自美国专业滑雪装备公司K兔(K2)。

  此外,据曹经理介绍,该雪场的大型场地机械也几乎都是外国货。“造雪机6台,分别来自意大利、和;压雪机1台,的;索道一条,也是外国货。”

  亚布力滑雪场的场地设备和滑雪装备情况也基本相同。5000副雪板全部是奥地利的阿托米克(Atomic),2部缆车是法国的普马(Puma),48台造雪机也没有一台是国产的。3000套滑雪服中高端产品占30%,是日本的高得运(GoldWin)和迪桑特(De-scente)两个牌子的。这些高端品牌主要用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服。普通滑雪者租赁的滑雪服,则是国内贴牌生产的奥索卡。

  全国各地其他滑雪场的情况也大同小异。大型高端雪场的场地机械设备基本都是国外进口,如南山滑雪场的人工降雪系统及18台造雪机分别来自奥地利和意大利,3台压雪机全部来自。滑雪服除高端客户外,滑雪场用于出租的基本都是国产货。

  为什么国产滑雪设备和装备备受冷落呢?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质量问题。据介绍,龙珠二龙山滑雪场曾用过一条本地产的拖牵,但后来由于脱索、掉把等故障发生率太高,而被撤换为外国产品。龙珠滑雪集团相关负责人说,“这条拖牵质量欠佳,后期运转和成本都过高。”

  造雪机方面也是如此。“国产造雪机虽然便宜,市场售价只要十几万元或二十几万元,但是存在能耗高、漏水等质量问题,长期来看更不合算。”一位滑雪圈资深人士告诉记者,国外的同类产品虽然每台价格要高出不少,但质量有保障,后期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

  八达岭滑雪场场地部经理张永成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。“外国品牌都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生产经验,让人放心,而国内产品在后期和运营成本上都难令人满意。”他说。

  对于滑雪场使用二手装备的问题,八达岭滑雪场曹经理说,滑雪场在开业初期确实使用了不少进口的二手装备,主要是国内还没有自主品牌,进口的新产品价格又太高,只能使用二手货。亚布力滑雪场市场部万千也给出了同样的答复,“早期的二手装备主要来自日本。”

  此外,万千还指出,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,不少滑雪场已经在逐步淘汰原有的二手装备。目前国内大型滑雪场已经没有使用二手装备的现象,全是国外名牌新品。不少中小滑雪场也开始使用国产新装备代替原有的二手装备。

  近年来,随着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价格方面的巨大优势,国内一些滑雪设备和装备开始受到小型滑雪场的青睐。京郊某小型滑雪场工作人员说:“国产滑雪设备报价低,性价比比较高。”据了解,同样一台造雪机,意大利的Demac价格在20万元以上,而国产产品仅8万元至15万元。

  对此,亚布力滑雪场的资深市场专家万千不无感慨地说:“在技术提升的同时,国产滑雪装备更缺的是品牌形象。也正因如此,国内大型滑雪场大部分使用国产设备。”

  我国现代滑雪运动起步较晚,但发展非常迅猛。1996年之后滑雪场数量与滑雪人数急剧增加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止到2009年全国各地有350多家滑雪场,滑雪人数突破了700万人次。

  随着滑雪产业迅速壮大,滑雪设备装备市场前景备受看好。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田有年曾经粗略地算过一笔账:一个一般规模的滑雪场大约需要1000套左右的滑雪服,上规模的滑雪场会达到1500套,全国仅滑雪服销售市场规模就超过20万套,再加上众多滑雪爱好者的个人需求,市场空间巨大。

  巨大的商机让世界各大滑雪装备制造商纷纷看好中国。法国金鸡(Rossignol)、索罗门(Sa-lomon),沃克(Volkl)、海德(Head),奥地利菲舍尔(Fischer)、阿托米克(Atomic),斯道克林(Stoeckli),美国K兔(K2)等世界著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。

  据了解,目前我国大小雪场使用的滑雪板都不是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的,雪场所需要的造雪机、压雪机、雪地摩托车等几乎全部依靠进口。滑雪服装生产虽然是我们的优势,但国外品牌已经抢占了高端市场,并逐渐向中、低端市场扩展。

  对此,中国滑雪协会大众滑雪部副部长丁奕表示,滑雪装备产业作为滑雪产业链的上游环节,国产化的比率是很低的,无论是滑雪场用于出租的装备,还是滑雪者自己购买的雪具,高额利润都被国外大品牌器材厂商拿走了。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关发展战略,中国滑雪装备产业将逐渐失去“白金富矿”的深层开采权。

  近年来,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业界人士的努力,国产滑雪装备市场渐有起色,不少企业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。如滑雪板市场方面,国内的9010单板生产技术已经成熟,并受到滑雪爱好者的认可;滑雪服市场方面,国产产品已经占据中低端租赁市场,波司登等一批服装生产企业也开始进军滑雪服生产领域。索道、压雪机、造雪机等滑雪场机械设备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本土品牌,如哈飞机电的“雪龙”等已经走出国门,界的舞台上与国外名牌共舞。

  但是丁奕同时指出,虽然国产滑雪装备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定份额,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,产品质量和制作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,也没有形成可以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的产品。

  据丁奕介绍,预计未来几年,我国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将以每年60%至80%的速度递增,滑雪装备市场需求必将迅速扩大。

  丁奕认为,扭转我国滑雪产品落后的局面,要通过政策扶持,把、企业和个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按照集团化、产业化方向,整合小、弱、散的企业,培育一批滑雪装备产品项目的龙头企业。通过集团化形式吸纳外资和民营企业,引进国际先进技术、管理与销售手段,与国外专业厂家合作生产中高级滑雪设备装备,从而在未来滑雪设备装备市场夺回失去的领地。

  除了国家的扶持引导外,丁奕表示,企业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,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滑雪产品,提供完善的滑雪产品服务,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文化特质,打造不同的精品装备,走品牌化道,向精深方向发展。“打造符合中国地域特点和中国人使用习惯的特色产品,是国产装备生产企业的一个优势。因为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,更了解中国人。”

  中国滑雪装备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,但是丁奕对此有充足的信心,他认为未来中国的滑雪装备市场将“钱途”。中国滑雪装备制造业也会像滑雪市场一样蓬勃发展,在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共舞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  在不久前第22届市太阳岛雪博会上,11台造雪机马达轰鸣,昼夜不停地现场造雪。这11台造雪机全部是一个名为“雪龙”的品牌,而这个品牌是哈飞机电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。

  哈飞机电研发造雪机的“冲动”萌发于6年前的太阳岛雪博会。当时,人工造雪现场,4台造雪机让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。就在人们为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欢呼雀跃时,一位正在排除机器故障的师傅,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制造这样的机器呢?

  “4台全是美国货。”哈飞机电的维修师傅李立不无感慨地说。正是这样的疑问,让李立开始关注滑雪产业,关注滑雪装备制造业。

  2003年6月份,李立所在的哈飞机电57车间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,开始着手开发研制国产化的造雪机。经过半年实验,造雪机终于研制成功。2005年哈飞机电成功推出“雪龙牌”造雪机。“填补国内空白”是当年不少专家和对“雪龙”的评价。为尽快打开销,哈飞机电派出销售人员到国内各大雪场登门推介,很快便收获了来自牙克石市旅游局的第一张订单。

  此后,“雪龙”牌造雪机以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受到好评。2006年冬,“雪龙牌”造雪机在索菲亚广场零下30度的低温下连续使用15个昼夜无故障。在辽宁营口鲅鱼圈滑雪场的造雪机竞标中,“雪龙”与美国“雪神”最终平分秋色,在竞标中各自获得3台的订单。

  短短几年时间,“雪龙”已经从小小的哈飞机电了全国,甚至走出国门,起舞于世界群山之间。对于这样的成绩,已经荣升为造雪机部部长的李立非常自信:“事明,在质量方面,我们并不比国外品牌差。”

  *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、法规,尊重网络,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
  本文由 790游戏(www.790.kim)整理发布

关键词:滑雪装备品牌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阿宝运动器材网-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