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滑轮运动 > 正文

初中物理《滑轮及其应用》学案

类别:滑轮运动 日期:2020-9-24 2:04:08 人气: 来源:

  滑轮及其应用 1、单元目标 ◆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,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 理论分析。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,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。 ◆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,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,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。 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,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,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。 2、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: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,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 作用,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,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。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:滑轮是继上一节“杠杆”之后学生学习的又 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, 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, 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; 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、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。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 论分析,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。 本节的编写思:教材首先从实物引入,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滑轮、利用滑 轮、区分滑轮;然后通过活动,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,并从理 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; 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,就可以既 省力又方便, 接着通过活动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。整节教材将一 个个的学生活动串在一起,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,亲自观察,动脑分析,主 动获取知识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 本节教学重点:定滑轮、动滑轮和滑轮组在生活、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, 又是进一步学习功、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,所以探究定滑轮、动滑轮和滑轮组 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。 本节教学难点:把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,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,尤其是确 定动滑轮的支点,学生不容易想象;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,判断绳子的股数, 学生容易把握不准。所以滑轮的实质(尤其是动滑轮)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是本节的难点。 3、教学策略 本节课实验器材比较简单, 知识的难度也不大,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实践, 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,从中发现规律,老师当好组织者、引导者。 关于课题的引入,教材采用的方法是,描述一个情景:工人在工厂里用手通 过滑轮就把几吨重的机器缓缓拉起来了(最好用多或视频展示此情景)。首 先给学生一种震撼, 原来这个小轮子竟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!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的求知欲。 也可以利用科学漫画引入,展示一组图片。让学生观察并思考:(1)图中 有几位人物?各有什么特征?(2)胖子想干什么?他想让瘦子做什么?(3)结 果闹出什么笑话?这幅漫画说明什么道理?学生议论后,发表见解,教师归纳。 也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创设情景,提问引入。师: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,看 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, 国旗就徐徐升起了。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 器件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?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?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 面的应用吗? 动滑轮和定滑轮 观察滑轮时,可以引导学生思考:滑轮主要由几部分组成?轮子周边的槽有 什么作用?轮子是绕着什么转动的?在设计实验方案时, 有些学生可能不会缠绕 绳子, 可以学生: 绳子是要装在轮子的槽中的, 绳子的两端应分别连接什么? 钩码如何悬挂?这些都是学生实际操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, 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 流自主解决,同时教师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。 教学中,可以让学生以 2-4 人为一组进行活动。当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 (定滑轮和动滑轮)将钩码提起时,他们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,并激发他们 继续探究的积极性。 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点,由此得 出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。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根据前面的“活动 1”,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: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 起同一个物体, 所用的拉力是否相同?可以让学生先直接用手拉,感觉两次拉力 的大小,然后再给各小组发弹簧测力计,进行活动。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,从理论上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的实质。 可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(如下表),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 操作。并画出图中三种方向的拉力示意图。 实验次数 1 2 3 学生实验前, 教师要提醒学生拉动钩码时用力要均匀, 使钩码匀速直线运动。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。 钩码的重力 G/N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/N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、分析,可得出结论: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。这时,可提 出问题: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, 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它呢?让学生举例说明。 最后, 教师指出:在许多情况下,为了改变用力的方向,常常使用定滑轮,可给人们带 来方便。 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,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。这里需 要提醒学生注意: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,一定要竖直向上拉,不要斜拉。 由于动滑轮本身的重力会影响实验结果,所以应选用轻质的滑轮,钩码应尽 量重些(当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)。另外,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对于 还可以进行如下扩展: 图 6.6-3 (1)把钩码挂在滑轮上,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二者的重力之和。 (2)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该滑轮吊起,并使装置保持静止。观察两个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,并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总重力的关系。 通过实验探究、分析,可以得出初步结论: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。 探究结束后,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: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?如何在实际 使用中灵活选择它们?也可以增加一个:人站在岸上,想借助树桩,用一根绳和一个滑 轮,把船拉到岸上,可有几种方法?用图表示出来。 关于活动“使用滑轮时的理论分析”,可首先向学生指出:滑轮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绕着 某一固定点转动,因此它们也是一种杠杆,同样有支点、动力作用点、阻力作用点。 为了帮助学生从定滑轮抽象出杠杆模型,教学中可结合课件展示,让学生边观察动画, 边操作实物转动滑轮,寻找它们的支点、动力作用点、阻力作用点,并作出动力和阻力的示 意图,分别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。 不难看出,定滑轮的支点在轴心,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。再 引导学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=F2L2 分析,因为 L1=L2,所以 F1=F2。由此 可以得出:定滑轮实质是个变形的等臂杠杆,不能省力。然后请学生根据以上分 析,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,拉力的大小也不变。 对于动滑轮,也可参照上述方法,结合课件展示,让学生观察实物。动滑轮在上升过 程中,绕着轮滑边缘 O 点转动,所以 O 点就是动滑轮的支点。可以向学生指出:当动滑轮 运动时,O 点的也在变化,所以动滑轮的支点实际上是瞬时支点。明确了动滑轮的支点 在哪里,对“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”就不难理解了。并引导学生根据杠杆 的平衡条件分析,为什么动滑轮平衡时,可以省一半的力。 最后学生讨论: 探究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有些偏差, 原因是什么? (由 于摩擦及动滑轮的自身重力的影响。) 滑轮组 综合前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,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滑轮组:使用动滑 轮可以省力,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,如果我们既想省力,又要改变力的方向, 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? 活动的目的有两个:一是让学生组装简单的滑轮组;二是探究滑轮组在 工作时的省力情况。 (1)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,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?每 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? (2)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端的概念,提醒他们绳子 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,大胆、科学地设计,实在设 计不出来的线 进行实验。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, 并给予鼓励。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,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,引 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。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,加强合作。 (3)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,可以得出结论:使用滑轮组 吊重物时,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,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,所用的力就是物重 的几分之一。 (4)拓展与提高 图 6.6-6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,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,引导学生思考、讨论。 ①通过观察,你认为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什么? ②若不计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,则拉力与物重、动滑轮的重之间有什么关 系? 学完这部分内容后,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定滑轮、动滑轮和滑轮 组进行对比总结。 定滑轮 定义 实质 特点 动滑轮 滑轮组

  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阿宝运动器材网- All Rights Reserved